小作坊也能“成大器”
杭州日报讯(记者 柴悦颖 通讯员 张嘉 姜晓霞)在人们的印象中,不少小作坊由个人经营,大多还是一副乱糟糟的模样。不过在杭州的重点监管和培育之下,家庭小作坊也能“成大器”,小作坊生产的食品不但安全质量有保障,还能创“名特优”呢。
近日,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公布2018年第三批浙江省名特优食品作坊,我市共有97家食品小作坊全面通过验收,被认定为省名特优食品作坊。
土烧酒酿制用上现代化设备
要够得上省名特优食品作坊,必须是以传统工艺为主,具有较高知名度,作坊环境整洁,管理规范,产品品质优良的食品小作坊或小微食品生产企业。目前,杭州共有1000多家食品小作坊,其中97家食品作坊从中脱颖而出,经过改造提升、现场评分、社会公示等环节后,被正式授予“浙江省名特优食品作坊”称号。
富阳场口镇文龙土烧酒作坊,是全省首批名特优食品作坊,10多年前,业主徐文龙从父辈手里继承了代代相传的手艺,开始从事土烧酒酿制,并以经营这个小作坊为生。场口土烧酒的酿制过程主要分为蒸煮、糖化、发酵和蒸馏四道工序。首先是蒸煮,要把原料煮熟;煮熟冷却之后,要拌上特制的酒曲进行糖化,也称为前发酵;糖化完成后,将原料移入缸中进行后发酵,发酵完成后进行蒸馏。
“改造前,我一直用木制蒸桶,这可是个力气活。”徐文龙指指如今用上的现代化设备,脸上泛出笑容,“新设备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劳动强度。”过去,排废过程全靠人力抱下来,现在新式设备用摇柄一摇,既省力又不易烫伤,不少酿酒老师傅感叹:“有了这设备,我还可以多干十年。”
培育提升打造精品小作坊
“食品安全小作坊,既要管好,又要便民。”杭州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为了提升全市食品小作坊的整体水平,市场监管部门结合杭州市传统特色食品和产业集聚情况,在全面推进食品小作坊治理提升工作的基础上,采取“精品示范”、“旅游展示”等方式,按照“知名、特色、优秀”精品作坊的要求,全力打造以土烧酒、肉制品、豆制品等为主的名特优食品作坊。
据悉,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在今年的6月制定下发了《2018年杭州市打造名特优食品作坊工作方案》,明确创建任务和要求,并在各区县(市)市场监管局上报的有改造提升意愿、生产条件较好、业主管理能力较强的食品作坊名单中,择优选取具有传统文化特色、有助于乡村振兴的作坊,列入培育名单。对入选的作坊,落实培育指导责任人,跟进治理提升工作,从加工场所改造、设备升级更新、软件台账制度建立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,每家作坊现场指导不少于5次。
下一步,除了助推已创建完成的名特优作坊保质保量地持续发展,还将进一步开展作坊治理提升工作,不断增加名特优作坊的数量,提升名特优作坊的质量,促进全市食品安全产业健康发展。